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14    次浏览
九点半导语 炒股的都知道今年年初的熔断制度,最后万民请命才恢复过来。虽然股市熔断臭名昭著,但这并不影响地方管理者“举一反三”,在楼市中不断东施效颦。 东莞卖房进入熔断时代?昨天,东莞市房管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《关于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实行备案制度的通知》,规定自10月8日起,新建商品住房的售价,超过或者低于备案价格15%,将无法网签,且开发企业在获得预售许可证或备案证书后,要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。这就有意思了,今年炒过股的,都知道,这就是熔断制度啊!今年年初的时候,股市首尝熔断机制,即当沪深300指数触发5%熔断阈值时,三家交易所将暂停交易15分钟,而如果尾盘阶段触发5%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%则暂停交易,直至收市。这在今年初的股市上可是引起了巨大的动静,结果怎么样呢,证券公司10点就下班了,因为早早股市就两次熔断跌停了,最后万民请愿,然后才恢复过来,弄得主席肖钢也心率焦脆,再后来证监会换帅。 虽然股市熔断臭名昭著,但这并不影响地方管理者“举一反三”,在楼市中不断东施效颦。先前是有地方为控制地价上涨,搞土地拍卖熔断,拍卖价格超过限定价格就熔断,土地就流拍。结果,那些实力不济的开发商纷纷使用这一招,我拿不到地也不让你拿到地,熔断成为当地土地拍卖市场常态。因为土地供应减少,意在控制房价上涨的土地熔断,反而成了房价的最佳助攻。我倒也不认为是熔断的错,熔断是对涨跌都做出了限制,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好的实践,但在国内就恰恰水土不服,胎死腹中,工具本身没有错,只是选错了时点,当时的股市有3600点,比现在足足高了20%,这个高估空间被熔断生生的给玩坏了。当时在彻查杠杆,而资金主要以出逃为主,虽然反弹但资金外流明显,所以熔断相当于敲山震虎,给大家一个非常不好的流动性预期,所以大家都在抢跑道,生怕晚跑一会就跑不掉了,所以才会出现相互践踏的情况,本来没事的结果给跌停了。股市也从3600直接跌到了2600。那么楼市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现在还只有东莞一个地方这么搞,估计本意也是只能涨不能跌,降价之前要打招呼,防止楼市出现暴跌。在目前这样一个预期没有反转的时间点,这种政策效果不大,不过一旦预期反转,也会如股市一样,争抢跑到竞相出逃。而且楼市比股市更糟糕的一点就是流动性本来就很差,一旦楼市下跌会瞬间缩量,变得没有对手盘。也就是说不管你挂多少钱,也没人关注了。这时候15%其实的意义也不大。只能是开发商卖家之间的互相踩踏。 所以同样的政策,本没什么好坏,工具只是工具,就看在什么样的市场位置,便具备了助长助跌的功能,股市20%的高估,都酿成了惨剧,那么楼市呢,何止100%,如果这要是杀跌起来,资金互相踩踏,开发商基本跑不了,当然这个政策现在还是在新建商品住宅,如果要向二手房推广,高于或者低于评估价的15%就熔断,那么对于房东来说可能会是一场灾难。就目前而言,楼市已经进入高位,而这个高位也被政策所认知,目前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呵护市场,限购限贷也是为了避免楼市高位的过快换手,防止资金出逃后带来的风险。但问题是,经济运转有他的客观规律,任何一次经济危机,都是死于狂热过后的防范,害怕什么往往来什么,我们主动出击去控制高房价,往往会变成压垮高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有的时候预期是好的,但往往适得其反,比如四万亿,比如股票大牛市,还是那句话事出古怪必有妖,在投资市场,最不该相信的就是解释的逻辑,这些看起来合理的借口,比如什么高增长,投资渠道少,中国人多,中国人喜欢买房,丈母娘逼你买房等等,历史上证明往往都是站不住脚的。只需要相信客观规律,树不会长到天上去,这就够了。房价熔断,别搞成房价助涨不知道是否吸取了土地熔断的教训,东莞此番搞熔断直接在房价上入手,美其名曰备案制度。也就是说,开发商卖房子要先到政府部门备案一个价格,不备案,或者销售价格与备案价格相差(包括上浮和下浮)15%,那都不能算数。购房者愿意买,开发商愿意卖,你们你情我愿也白搭,因为政府部门不乐意,不愿意给你们的交易契约盖章。我注意到,文件中有要对所谓违法企业“依法予以查处并责令整改”的字眼。可我真不知道,价格不备案或者实际售价不能超过或者低于备案价,到底是哪部法律做出的要求?地方要处罚,又是哪门子“依法查处”?有一个词叫“言出法随”,总不能说你出个文件就是法律,那不叫依法,那叫任性。权力也是需要受到法律制约的,必须被关进笼子里,而不能太任性。当然,因为房价熔断是基于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,即便是昏招,也容易受到“不明真相”者的欢迎。问题是,房价熔断真就能管住房价吗?备案价格是否开发商自由提出的?如果是,那么开发商提前将房价涨幅考虑在内,是否就不会超过15%?这样一来,会否助涨房价?本来房价跟随市场变化要跌的,是不是也没办法跌了?因为把备案价格提上去很容易,但售价跌幅也不能超过15%。如此这般,除了助涨与防跌,还能有何用?市场机制的有效性,一个最重要的表现,就是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价格。僵硬的价格体制必然导致僵硬的市场行为,行政权力对于市场价格的粗暴干预,一方面会留下寻租腐败的空间,另一方面必然大幅影响市场交易的效率。我不认为,一个开发商可以对市场预测的那么神奇,定一个备案价足以两个月不变,正好就是实际售价;我也不认为,在备案价上搞一个僵硬机制,就能改变市场的供需现状,就能影响房价。管住房价就管住了一切,在政绩的角度看,似乎是个简单的法子;但是,除非将房价纳入政府指导价,否则这样的政策就是典型的倒退。倘若当地政府真有这样的神力,拍脑袋就能“计划”好房价,那还要市场干什么?那还要企业干什么?房价熔断机制,是典型的权力蛮干,甭管动机如何优良,结果也早已注定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,在上涨的房价面前,不该被如此弃如敝屣。来源:综合自齐俊杰(id:qijunjie82)、山东商报、长沙晚报版权归其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后台 上海有7套房、深圳有66套房又能咋样?看看日本楼市崩盘后的平民生活扫码关注详情理财达人 ID:lcdr666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达人哥教你钱生钱,达人姐教你利滚利。从投资基金到信用卡升额,从戏说专业金融到低风险高回报投资是什么。轻轻松松学理财——关注理财达人,让你的钱更值钱!